建德梅城镇古街上,游客往来如织。
6月的江南,烟雨朦胧。位于杭州建德市梅城古镇正大街上的一间小店内,却总是客流不断。
小店名叫莱莱咖啡,主理人钱敏是名返乡创业的青年。今年5月以来,店内最畅销的 “五加皮咖啡”,是她研发的新产品。咖啡融入严州五加皮酒,形成了独特的风味,深受游客喜爱。
在如今的梅城古镇上,创业入乡青年的到来,不光带来了年轻面孔,也带来了全新的古镇运营管理理念。梅城古镇文旅产业也正逐渐从“过境游”向“目的地”转变。选择在此过夜的游客增长近40%,从原来的半日游变为现在的过夜游。
引进来
让古镇运营玩出新思路
古镇复兴,不光靠建,更要靠运营。
起初,梅城也做过多种尝试。比如在五一、国庆长假举办开城仪式,一年上新一次新场景;再比如推出“知府巡街”等实景演出,营造宋韵氛围……但从结果导向来看,活动运营带来的客流,几乎都集中在节假日、周末,例如,“五一”小长假期间,梅城镇接待客流17.9万人次,占到5月全月的46%。
展开剩余78%经过资源复盘,梅城镇开始尝试向内运营。即为已完成有机更新、尚且闲置的老房子,招募年轻运营团队,让“老房子会说话”成为常态化引流的关键。
正因如此,拥有丰富古建筑运营经验的青年创客邵洁菲来了。2年间,她独立设计、运营的“囍玖”小院,已成为梅城古镇的热门“打卡地”之一。
“囍玖”小院的院内完好保留了双轴线多合院的建筑结构。其中临街的院落,被改造成茶室,有不少游客在此品茶、拍照。沿着茶室向内走,才是这间小院的宝藏所在。邵洁菲骄傲地说:“这间屋子里还藏着13类非遗技艺的作品。”
如她所言,茶室后侧的天井处,就悬挂着造型别致的严州虾灯。这是当地流传已久的传统民间灯彩艺术,最早可追溯至元末明初。再向内走,畲族独有的彩带悬挂于墙,旁边还放置了一台古老的织布机;与拐角处悬挂的各色扎染花布,相互呼应。
除了“囍玖”小院,因青年创客赋能,让历史古建筑诉说新故事的案例还有不少。截至目前,梅城镇已盘活闲置老房子13幢,已引进青年创客运营茶馆、民宿、文创等业态10处,月均营收达300万元。
与此同时,梅城镇还通过成立“红领商圈·乐在严州”街区大党委,以党建联建严州古城管委会、市场监管等12家单位,同时依托纪委廉政监督岗,为青年创客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,营造公平公正、风清气正的创业环境。
梅城镇入乡青年在千鹤村打造的“鹤鹤有茗”小院。
梅城镇入乡青年在千鹤村打造的“鹤鹤有茗”小院。
留下来
让乡村游也能拆盲盒
从“过境”到“终点”,还需要做长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链条。这其中,就有不少创业青年将目光放到了中心镇周边的乡村。
在距离梅城古镇核心区不远的千鹤村,正上演着一场“回到1955年,我在千鹤挣工分”的沉浸式体验“大戏”——
一进入千鹤村,剧本自动触发。游客拿到体验卡就可以开始“赚”工分。村内“赚”工分的方式有很多,可以在女民兵传承馆里学射击,也可以在鹤彩田园里摘玉米、采茶叶。体验结束,游客“赚”取的工分,可以在千鹤书房里,兑换文创产品作为奖励。
这一全新的整村运营思路,源自于2024年“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”上的一支大学生创意团队,团队负责人任李桐来自北京大学,经过深度调研,策划了这一创意运营思路:“有点像拆盲盒,游客来了不再是走马观花,而是根据喜好选择一条线路参与其中。这样,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不同的。”
基于这一思路,千鹤村内的老年食堂、女民兵传承馆、文化礼堂等公共空间被整体盘活。以老年食堂为例,已吸引到上百名游客同时用餐。“整村运营不同于单独的空间运营,我们需要串联全村的旅游资源,以一条主线、一个品牌作为向外推广的核心,这样每个空间都能根据功能充分利用起来,也不突兀。”任李桐说。
千鹤村整村运营的氛围渐浓,也吸引了其他创业青年的加入,拓展新业态。在沿村小道旁,“鹤鹤有茗”小院里总是传来阵阵笑声。90后青年创客沈媛婷穿着汉服,正在为游客制作特色茶饮。一年四季,她都会配套上新应季品茗套餐。
随着入村创业的青年队伍越来越庞大,2025年以来,千鹤村“乡村梦想家”运营团队实现营收近50万元,助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27万元。
传更远
让建德好物卖向全国
在互联网时代,线上引流至关重要。对于城镇和乡村运营而言,更需要电商人才的加入。
90后返乡创业青年李强就瞄准了电商赛道。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本土化的电商平台。“电子商务可以让村里的货卖到城里去,但乡村缺的就是懂互联网、懂直播的人。如果我把这套流程和技术教给更多的本地人,那就会有更多的建德好物卖向全国。”李强说。
出于这一初心,2020年,李强返乡后便创立了严小二(杭州)文化传媒有限公司。发展至今,该公司正在运营20余家电商平台店铺,合作带货主播1000余名。2023年,他又在家乡葛家村设立电商基地,为周边村民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,日均发货量8000余单。
而这种以青年创客为主导,带动村民参与的例子,在梅城还有许多——
建德“乡村梦想家”团队入驻千鹤村后,开办竹编技艺、民宿管家、AI赋能培训等业务,直接带动42位村民持证上岗;
依托“千鹤红”联合体党委辐射偏远村伊村村,村民曹振芳在入乡青年带领下,成功转型为村播达人,通过售卖竹编包达到首月文创销售额破2万元,线上订单转化率达15%;
……
“古镇古村开发,需要紧跟市场。因此,我们也正在努力引育各领域的优秀青年来乡村创业,以他们的力量再创千年古府的新未来。”梅城镇相关负责人说。(潮新闻 应陶 张麦生)
发布于:浙江省信钰证券-股票配资盘-配资炒股股市-最可靠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